本報記者 彭衍菘
6月16日,嘉實基金發(fā)布公告,旗下22只指數(shù)產品變更場內簡稱,統(tǒng)一按照“標的指數(shù)+ETF+管理人名稱”或“標的指數(shù)+ETF”的規(guī)則進行命名。
今年以來,易方達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相繼對旗下產品名稱進行優(yōu)化,且普遍采取“標的指數(shù)+產品類型+管理人名稱”的命名規(guī)則。在業(yè)界看來,此舉有助于提升產品辨識度、投資者決策效率,以及有利于基金公司品牌管理等。
“撞名”曾屢見不鮮
此次嘉實基金旗下產品場內簡稱調整,涉及中證A系列、稀土、醫(yī)藥、黃金等多只核心寬基和行業(yè)主題類ETF。其中,嘉實基金旗下的寬基指數(shù)產品“中證2000ETF指數(shù)”“A500指數(shù)ETF”“中證A100指數(shù)ETF”,分別更名為“中證2000ETF嘉實”“A500ETF嘉實”“A100ETF嘉實”。
今年以來,還有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主動對旗下指數(shù)產品更名。比如,6月13日,富國基金旗下“恒生醫(yī)療ETF”“恒生汽車ETF”場內簡稱,分別變更為“港股通醫(yī)療ETF富國”“港股通汽車ETF富國”。
記者梳理多個基金銷售平臺發(fā)現(xiàn),跟蹤某一指數(shù)下的ETF,經常出現(xiàn)“撞名”。例如“300ETF”“1000ETF”“汽車ETF”“消費ETF”“互聯(lián)網50”“紅利ETF”等,不同管理人的不同產品,場內簡稱卻可能高度相似,令廣大投資者難以分辨。
增強產品辨識度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ETF的標準化命名能有效降低投資者的信息篩選成本,增強產品辨識度。
一位滬上公募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基金場內簡稱受字數(shù)限制,基金公司為簡潔表述投資策略與產品特性,往往選用的詞匯相似,這在客觀上加劇了場內基金簡稱的同質化,也給投資者決策增加了麻煩。”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如果某個指數(shù)簡稱已經被其他基金公司使用,后來的基金公司會在名稱中添加一些裝飾詞加以區(qū)分,例如通過添加‘指數(shù)基金’等詞語或管理公司名字來區(qū)分已有的產品。”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標準化命名可以幫助投資者快速識別ETF的核心信息、簡化篩選過程、根據(jù)自己的投資目標(如寬基、行業(yè)主題等)快速定位到相關產品,減少因信息不明確而產生的疑慮。
名稱不是投資依據(jù)
“然而,標準化命名并非‘一刀切’,而是在統(tǒng)一框架下結合產品特性靈活調整,不同類別的產品在命名標準化過程中應進行一定程度的差異化處理。”曾方芳表示。
例如,商品類ETF可保留“黃金”“原油”等關鍵詞,SmartBeta產品則需注明“紅利”“低波”等策略因子。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崔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命名方式將管理人名字嵌入產品名稱中,明確了責任主體,即將產品的跟蹤表現(xiàn)與基金公司品牌直接綁定。這種聯(lián)系一定程度上會倒逼管理人提升指數(shù)產品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產品標準化的命名有助于投資者高效識別產品,但絕非投資決策依據(jù)。崔悅提示,投資者在實際選擇時,需要跳出名稱,全面審慎評估管理人能力以及產品費率水平等多維因素。
除了標準化命名,基金管理人還可通過多種信息方式為投資者提供輔助參考。崔悅建議,一是標簽分類信息(如跟蹤指數(shù)屬于寬基、行業(yè)、主題、商品、跨境、混合、SmartBeta等),幫助投資者快速定位產品屬性并橫向對比;二是風險收益特征數(shù)據(jù)(如歷史波動率),用于匹配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三是策略說明方面,需簡明闡釋指數(shù)編制規(guī)則及成份股特征(行業(yè)與市值分布、持股集中度等),揭示收益來源與風險構成;四是交易輔助信息(如指數(shù)估值歷史分位),可輔助投資者判斷市場位置;五是實時折溢價數(shù)據(jù),可幫助投資者盡可能避免不合理時機交易;六是展示費率水平,尤其是在產品名稱中嵌入管理人名字的情況下,能讓投資者便捷地比較不同管理人產品的跟蹤情況和費率水平,從而更全面地評估其能力。
衛(wèi)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guī)進一步完善……[詳情]
| 23:59 | 金屬空氣電池賽道熱度攀升 |
| 23:59 | 凌志軟件擬收購凱美瑞德100%股權 |
| 23:59 | 遼港股份:做精港口主業(yè) 推動創(chuàng)新... |
| 23:59 | A股公司積極布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 |
| 23:59 | 深入洞察家庭資產配置需求 太平人... |
| 23:59 | 方直科技擬以1.16億元收購執(zhí)象科技 |
| 23:59 | 存儲產業(yè)鏈上下游迎“超級周期” |
| 23:59 | 我國6G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上市公... |
| 23:59 | 多部大IP電影上映在即 全年票房有... |
| 23:59 | 上市公司競逐商業(yè)航天賽道 |
| 23:59 | 機器人加速進社區(qū) 物管行業(yè)探索“... |
| 23:59 | 10月份標品信托成立規(guī)模環(huán)比增長12...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