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喬宇
12月18日,九號機器人CEO高祿峰更新了他的個人微博。內容只有三個字:“無他,贏。”就在這條微博發(fā)布的前一天,九號機器人發(fā)布了兩款兩輪電動車新品,正式入局電動車領域。
為了這一刻,高祿峰已經等了三年。
“我們的九號電動車產品已經打磨了三年時間。”日前,在九號機器人辦公樓的一間會議室里,高祿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長達三年的時間維度在整個行業(yè)看來是不可思議的。“我們認為做兩輪電動車是長線投資,第一期已經投資3個億,用于兩輪電動車的量產。”
發(fā)力兩輪電動車元年
3億輛換購需求激發(fā)想象空間
站在當下時點,九號機器人正迎來入局兩輪電動車行業(yè)的最佳時機。
今年4月份,《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guī)范》(以下稱“新國標”)正式實施,對電動自行車的生產、設計、性能等方面做出了強制性要求。從全國消費市場來看,2020年起,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將統(tǒng)一下架,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將一統(tǒng)江湖。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使用期限也統(tǒng)一截止至2022年12月31日。
這意味著,新的兩輪電動自行車消費需求或將在未來的三年內集中爆發(fā)。據2019中國自行車產業(yè)大會披露數據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近3億輛。
3億輛電動自行車的換購需求以及未來有可能的新增需求將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面對即將爆發(fā)的新國標兩輪電動車市場,可以說誰能夠在2020年搶占先機,誰就能在未來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新國標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這或許意味著,九號機器人想要布局兩輪電動車市場,就必須要抓住此次機會。
“2020年對于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yè)可能是一個新的元年。”高祿峰告訴記者,“我們預計,明年兩輪電動車年度銷量將重返3000萬臺,這意味著千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guī)模。”
即便對于九號機器人這樣的知名獨角獸企業(yè)而言,千萬億元量級的消費規(guī)模也絕不可小覷。從該公司2018年完整年度的營業(yè)收入來看,九號機器人該年度的總營業(yè)收入為42.48億元。
但與此同時,2020年也或將成為兩輪電動車行業(yè)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國標市場的戰(zhàn)爭已經吹響了沖鋒號,新的資質正在被申請,新的產品正在被研發(fā),進一步的量產幾成定局。
此外,兩輪電動車本來就屬于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的市場,市場上早有愛瑪、雅迪等企業(yè)搶占市場,在智能電動車領域,也亦有小牛電動等在前;從海外品牌來看,市場已經傳出特斯拉進軍兩輪電動車領域的消息,寶馬、本田亦早已進入該市場。
作為后來者,九號機器人如何后發(fā)制人?
交通產品智能化大勢所趨
想做全球頭部兩輪電動車制造商
“我認為接下來的三年之內,智能化應會成為這個兩輪電動車行業(yè)的標配。”在九號機器人辦公樓的一間會議室里,高祿峰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就在當下時點,九號機器人看到了兩輪電動車行業(yè)階段性跨越的時機。近年來,智能手機替代傳統(tǒng)手機,電力驅動和輔助駕駛正在顛覆汽車產業(yè),這種變革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高祿峰表示:“交通產品的智能化是無法抵抗的趨勢。”
在高祿峰看來,這也恰恰是九號機器人的最大優(yōu)勢。高祿峰告訴記者,九號機器人不缺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技術專利超過1000項,九號機器人所生產的兩輪電動車所使用的核心部件全部都是自研的。“包括控制器、電池管理系統(tǒng)、傳感器等,這些配件都是自研的。”高祿峰告訴記者,“這些自研產品串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也使九號機器人的兩輪電動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動車。”。
據介紹,在九號機器人的兩款兩輪電動車產品推出之前,該公司已經為此花費了長達3年的時間。“這在同行業(yè)中是不可思議的。”高祿峰對記者談道,“之所以花了三年的時間,好幾百人的投入,把我們所有的精力都投到這個全新的領域,就是為了用智能技術,用更扎實的測試標準打造它,讓它更安全,我們希望通過智能化的技術和功能幫助用戶做減法,讓消費者享受舒適便捷的中短途出行。”
“我們的目標在星辰大海。”高祿峰不禁感慨,九號機器人大手筆投入兩輪電動車計劃不是為了掉在后面的,“我們要到整個領域的最前面去,要做全球頭部的電動車制造商,我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到我們的野心。”
談及九號機器人,市場對于該品牌的認知或許更多仍停留在“最大的平衡車制造商”。但目前來看,九號機器人正在致力于撕去這張標簽。高祿峰告訴記者,九號機器人原來以短交通為主,短交通的交通工具有例如滑板車、平衡車等等,現在正在逐漸向更長距離的范圍去滲透,希望在更大的市場規(guī)模中能夠有所作為。
對于九號機器人而言,兩輪電動車或許不是終點。“我們希望未來公司在整個交通市場中形成多個支柱。”高祿峰告訴記者,“我們已經做了一個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企業(yè)規(guī)劃,整個行業(yè)將迎來產品的創(chuàng)新和變革,我認為還有很多的路可以去走”。
(編輯 孫倩)
09:53 | 央行副行長陸磊:支付產業(yè)要加快推... |
23:56 | 浙江土地市場高溢價成交頻現 |
23:56 | 政策組合拳為儲能產業(yè)鏈打開發(fā)展空... |
23:56 | 工程機械企業(yè)要握緊高質量發(fā)展的四... |
23:56 | 工程機械行業(yè)穩(wěn)步邁入新一輪增長周... |
23:48 | 龍蟠科技簽下60億元磷酸鐵鋰正極材... |
23:48 | 巨星傳奇擬收購“鳥巢”運營主體1.... |
23:48 | 露笑科技子公司簽署AI機器人領域合... |
23:48 | 雅化集團:“民爆+鋰業(yè)”雙主業(yè)齊... |
23:35 | 商品期貨沉淀資金量站上4700億元關... |
23:35 | 年內62家機構申報合格境外投資者資... |
23:35 | 銀行秋季招聘加碼爭奪金融科技人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