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詩鈺
4月12日,由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經濟前沿”叢書•《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資本、創(chuàng)新和技術變遷》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行。
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緩慢,增加了人們對近期中國金融部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前景的憂慮。同時,美、英等國的地緣政治沖擊,放大了中國從出口、投資、資源密集型增長模式轉向新經濟增長模式的不確定性。
可以說,過去幾十年間,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制造業(yè)在業(yè)者的工資在1980年至2015年增長了大約14倍。中國在2012年之后勞動人口開始減少,更增加了工資上漲的壓力。中國企業(yè)必須通過創(chuàng)新和提高生產率來應對不斷上漲的工資壓力。
中國能不能良好地應對挑戰(zhàn)?人們經常提到“中等收入陷阱”,意思是只有少數經濟體能從中等收入變成創(chuàng)新型高收入的經濟體。政府和部分學者確實表達了中國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zhàn)(比如,OECD2013;Ma,2016)。韓雪輝和魏尚進(HanandWei,2015)運用轉移矩陣分析和非參分析(回歸樹)發(fā)現數據不支持絕對的中等收入陷阱假說。但是,在特定條件下,中等收入國家的經濟確實可能出現增長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
本書《向更具創(chuàng)造力的經濟體轉變:中國的進展與挑戰(zhàn)》一章指出,在參與全球貿易和工資上漲的壓力下,中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從專利數量或質量來看,中國經濟已經在向創(chuàng)新驅動型轉化。因此不必對中國經濟過度悲觀。
如果中國能繼續(xù)找到有效的辦法向創(chuàng)新型經濟體轉型,就有很大機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減少對國企的補貼就是其中之一。即使國企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效率低于民企,卻仍能獲得更多政府補貼。如果政府能消除歧視性的研發(fā)補貼,讓不同類型的企業(yè)在同一起點賽跑,那么就可以減少資源錯配、提升效率。其他的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推進教育改革,尤其是在教育體系中增加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
19:15 | 福萊新材受邀出席京東方全球創(chuàng)新伙... |
19:13 | 金達威:公司在美國的收入主要來自... |
19:13 | 濮耐股份:公司的高活性氧化鎂沉淀... |
19:13 | 焦作萬方:公司目前主要產品是鋁液... |
19:13 | 泰和科技:在人機交互領域,泰和科... |
19:13 | 漢宇集團:公司參股公司優(yōu)巨新材具... |
19:13 | 奧克股份:公司PEO固態(tài)電解質領域... |
19:13 | 亨迪藥業(yè):公司已于2025年6月取得... |
19:13 | 奧特佳:截至2025年9月10日收盤,... |
19:13 | 英諾激光:3D打印是公司的下游場景... |
19:13 | 盈方微:公司分銷業(yè)務代理的產品包... |
19:13 | 同星科技:公司暫未生產水冷板、均...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